上路必看-駕車保命守則
2020/02/03
上路必看-駕車保命守則
在瞬息萬變的公路上開車,彷彿就像參與一場讓人神經緊繃的時間競賽:用路人各有不同的目的地、性格、車款,靠著交通法規與邏輯常識的約束,試圖平安地往返旅行;這一切看似容易,其中卻充滿眉角。現在就放鬆心情,一起品嚐《一手車訊》精心準備的「駕車保命守則」。
文 賴宏旻 /圖 廖子賢、各車廠、Bosch /設計 /協力廠商 ARTC
在行車還算順暢的高速公路上,你駕駛愛車緊跟著明顯超速的前車梭行車道。在速度快感刺激下,你努力尋找超車的時機。這時,碰巧瞄到了右前方的車流空隙,正當掌握時機切向右道準備完成超車時,卻發現一部原先隱身在前方視覺死角的車輛赫然現身!說時遲那時快,在不碰撞前車的前提下,你腳踩煞車、邊減速邊轉向,打算回到左方車道繼續追趕前車。不料,緊急煞車加上高速換道,儘管轉向幅度不大但輪胎循跡性仍無可避免地隨之下滑,車體也跟著重心轉移產生了鐘擺效應。失去循跡性的前軸轉向輪,就這麼帶著車體撞向了高速公路分隔島。
上述為近來引發話題的事故案例,整個情節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,先不論過程中違反了幾條道路法規,其中披露的安全潛規則仍相當值得借鏡。如果失控車輛上搭載的主動安全配備夠完備、如果開得慢一點、如果預設視角盲點可能有其他車輛行駛,也許這次的撞車就不會發生。本篇將以常見安全配備、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、進階安全配置、防禦駕駛概念來切入,帶領讀者穿梭機械原理、電子配置以及駕車觀念多重領域,一次搞懂以往霧煞煞的安全大哉問。首先就來探討,網路上經常引發論戰的安全配備,到底為什麼那麼重要?
氣囊雖可保護成年乘客,但前座氣囊對幼童卻可能是難以承受的重擊。
家人安全守門員
汽車常見安全配備
隨著科技不斷發展,汽車不僅能縮短A點到B點時間上的交通任務,更開始扮演起守護乘客安全的角色。現今的汽車產品與傳統最巨大的差異,在於透過大量電子部品的協助,強化車輛即時避免意外、以及撞擊後減緩傷害的能力。前者即為一般稱作主動安全防護、後者稱為被動安全裝置。主動與被動對於安全都同樣重要,只因作動時機的不同而有所區分。常見的主動安全系統,有涵蓋了ABS的多種煞車系統、ESC電子動態控制系統、TPMS胎壓偵測系統等安全配置;而被動安全配置,則有車室SRS輔助氣囊以及ISOFIX兒童安全汽車座椅固定座等項目。必須強調的是,列舉上述安全配置當作重點項目,是因為這些都是目前已經、或即將列為新車標準配備的項目(TPMS、ESC),就算還未納入新車規範,也是國外新車產品相當基本的配備(EX:6氣囊),在此特別說明。
ISOFIX固定座也不斷推陳出新,圖中外露式是目前常見的新式設計。
煞車系統:ABS、EBD、BAS
目前市售新車常見的煞車項目有ABS防鎖死煞車系統、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、BAS煞車力道輔助系統。乍聽之下,似乎有些拗口又難以理解,其實道理不難,想像一下在市區駕駛時,突然間有個小朋友從右方巷子追著球跑出來!情急中,你下意識地大腳踩下煞車,並同時控制方向盤向左企圖繞過孩童。這個瞬間,你會感到右腳煞車踏板上傳來陣陣規律的震動,這就是ABS作動的證據。急煞時車胎極易因鎖死而打滑,但ABS能夠快速點放煞車,維持輪胎循跡性,讓駕駛能操舵迴避障礙物。若一時驚惶不小心沒將煞車踩到底,這時候BAS輔助則會自動針對煞車系統增壓,以換得最短煞停距離。
此外,汽車配重會因為乘客數與行李量有所不同,譬如滿載時後方較重,單獨駕駛時車頭則較沉,不同配重時急煞的話,輪胎抓地力也會有所差異。這時EBD電子力道分配就會介入將最適當的煞車力道分配至四輪,以強化煞車效率與穩定性。
想讓幼童乘坐前座的話,需先關閉副駕駛氣囊開關。
爆胎救星:TPMS
TPMS胎壓偵測系統,說是2016年最熱門的主動安全配備也不為過。自今年7月起出廠的新車,都將依規範強制搭載這項配備。這套預警系統在輪胎氣壓過高或過低的時候,會即時主動通報駕駛異常狀況。有的車廠配置的是能顯示即時氣壓數據的四輪偵測系統,有的車廠則以ABS監測車輪轉速,在偵測到因輪胎摩擦力產生變化而影響車輪轉速時,適時警示駕駛。兩種都能在爆胎意外發生前,達到提醒駕駛的作用。
胎內式TPMS系統透過提供四輪即時氣壓數據,幫助駕駛掌握輪胎狀況。
常見碰撞防護:ISOFIX、氣囊
ISOFIX是幫助12歲以下幼童方便使用汽座的配置,這套系統就像是為兒童汽座提供兩個從車體延伸出來的插座,讓兒童汽座能更穩固且便利地固定在座椅上。汽座除了能幫助幼童固定,也能避免針對成人設計的安全帶在撞擊意外時對兒童造成傷害。一般而言,幼童須透過汽座坐在汽車後座,如果要坐到副駕駛座,需先關閉右前方的SRS輔助氣囊;安全氣囊保護家人的前提在於,乘客必須確實繫妥安全帶,但對於身體較脆弱的幼童來說,卻可能在啟動時造成嚴重的傷害。我們一般常說的6具氣囊,則涵蓋雙前座正面,雙前座側面,以及兩邊車側氣簾等區域。
這麼多主、被動安全配置裡,還有最重要的ESC電子動態穩定系統。因為ESC整合了許多車載電子輔助,功能較為複雜,我們將在後方專文另行介紹。若是近期有購車打算的讀者,不妨也趁此機會檢視一下口袋名單裡未來的愛車,是否都具備了上述安全配備。
文 賴宏旻 /圖 廖子賢、各車廠、Bosch /設計 /協力廠商 ARTC
在行車還算順暢的高速公路上,你駕駛愛車緊跟著明顯超速的前車梭行車道。在速度快感刺激下,你努力尋找超車的時機。這時,碰巧瞄到了右前方的車流空隙,正當掌握時機切向右道準備完成超車時,卻發現一部原先隱身在前方視覺死角的車輛赫然現身!說時遲那時快,在不碰撞前車的前提下,你腳踩煞車、邊減速邊轉向,打算回到左方車道繼續追趕前車。不料,緊急煞車加上高速換道,儘管轉向幅度不大但輪胎循跡性仍無可避免地隨之下滑,車體也跟著重心轉移產生了鐘擺效應。失去循跡性的前軸轉向輪,就這麼帶著車體撞向了高速公路分隔島。
上述為近來引發話題的事故案例,整個情節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,先不論過程中違反了幾條道路法規,其中披露的安全潛規則仍相當值得借鏡。如果失控車輛上搭載的主動安全配備夠完備、如果開得慢一點、如果預設視角盲點可能有其他車輛行駛,也許這次的撞車就不會發生。本篇將以常見安全配備、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、進階安全配置、防禦駕駛概念來切入,帶領讀者穿梭機械原理、電子配置以及駕車觀念多重領域,一次搞懂以往霧煞煞的安全大哉問。首先就來探討,網路上經常引發論戰的安全配備,到底為什麼那麼重要?
氣囊雖可保護成年乘客,但前座氣囊對幼童卻可能是難以承受的重擊。
家人安全守門員
汽車常見安全配備
隨著科技不斷發展,汽車不僅能縮短A點到B點時間上的交通任務,更開始扮演起守護乘客安全的角色。現今的汽車產品與傳統最巨大的差異,在於透過大量電子部品的協助,強化車輛即時避免意外、以及撞擊後減緩傷害的能力。前者即為一般稱作主動安全防護、後者稱為被動安全裝置。主動與被動對於安全都同樣重要,只因作動時機的不同而有所區分。常見的主動安全系統,有涵蓋了ABS的多種煞車系統、ESC電子動態控制系統、TPMS胎壓偵測系統等安全配置;而被動安全配置,則有車室SRS輔助氣囊以及ISOFIX兒童安全汽車座椅固定座等項目。必須強調的是,列舉上述安全配置當作重點項目,是因為這些都是目前已經、或即將列為新車標準配備的項目(TPMS、ESC),就算還未納入新車規範,也是國外新車產品相當基本的配備(EX:6氣囊),在此特別說明。
ISOFIX固定座也不斷推陳出新,圖中外露式是目前常見的新式設計。
煞車系統:ABS、EBD、BAS
目前市售新車常見的煞車項目有ABS防鎖死煞車系統、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、BAS煞車力道輔助系統。乍聽之下,似乎有些拗口又難以理解,其實道理不難,想像一下在市區駕駛時,突然間有個小朋友從右方巷子追著球跑出來!情急中,你下意識地大腳踩下煞車,並同時控制方向盤向左企圖繞過孩童。這個瞬間,你會感到右腳煞車踏板上傳來陣陣規律的震動,這就是ABS作動的證據。急煞時車胎極易因鎖死而打滑,但ABS能夠快速點放煞車,維持輪胎循跡性,讓駕駛能操舵迴避障礙物。若一時驚惶不小心沒將煞車踩到底,這時候BAS輔助則會自動針對煞車系統增壓,以換得最短煞停距離。
此外,汽車配重會因為乘客數與行李量有所不同,譬如滿載時後方較重,單獨駕駛時車頭則較沉,不同配重時急煞的話,輪胎抓地力也會有所差異。這時EBD電子力道分配就會介入將最適當的煞車力道分配至四輪,以強化煞車效率與穩定性。
想讓幼童乘坐前座的話,需先關閉副駕駛氣囊開關。
爆胎救星:TPMS
TPMS胎壓偵測系統,說是2016年最熱門的主動安全配備也不為過。自今年7月起出廠的新車,都將依規範強制搭載這項配備。這套預警系統在輪胎氣壓過高或過低的時候,會即時主動通報駕駛異常狀況。有的車廠配置的是能顯示即時氣壓數據的四輪偵測系統,有的車廠則以ABS監測車輪轉速,在偵測到因輪胎摩擦力產生變化而影響車輪轉速時,適時警示駕駛。兩種都能在爆胎意外發生前,達到提醒駕駛的作用。
胎內式TPMS系統透過提供四輪即時氣壓數據,幫助駕駛掌握輪胎狀況。
常見碰撞防護:ISOFIX、氣囊
ISOFIX是幫助12歲以下幼童方便使用汽座的配置,這套系統就像是為兒童汽座提供兩個從車體延伸出來的插座,讓兒童汽座能更穩固且便利地固定在座椅上。汽座除了能幫助幼童固定,也能避免針對成人設計的安全帶在撞擊意外時對兒童造成傷害。一般而言,幼童須透過汽座坐在汽車後座,如果要坐到副駕駛座,需先關閉右前方的SRS輔助氣囊;安全氣囊保護家人的前提在於,乘客必須確實繫妥安全帶,但對於身體較脆弱的幼童來說,卻可能在啟動時造成嚴重的傷害。我們一般常說的6具氣囊,則涵蓋雙前座正面,雙前座側面,以及兩邊車側氣簾等區域。
這麼多主、被動安全配置裡,還有最重要的ESC電子動態穩定系統。因為ESC整合了許多車載電子輔助,功能較為複雜,我們將在後方專文另行介紹。若是近期有購車打算的讀者,不妨也趁此機會檢視一下口袋名單裡未來的愛車,是否都具備了上述安全配備。